挖掘产业优势 推进乡村振兴(经济聚焦)
核心阅读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建设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,拓展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,发挥返乡入乡创业人群联农带农优势……近年来,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,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。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,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,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,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。
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,2022年我国乡村产业培育壮大,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。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、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、200个农业产业强镇,乡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,乡村产业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。在产业带动、就业拉动下,去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、实际增长4.2%。
全环节升级、全价值提升、全产业融合……近年来,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,开发农业多种功能,挖掘乡村多元价值,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,把乡村资源优势、生态优势、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、产业优势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。
补齐基础短板
延长产业链条
春暖花开,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上清村板栗种植基地,乡亲们正忙着清理杂草、施肥作业。“上清板栗个头大,口感脆甜。”正在施农家肥的种植大户童庆锋介绍,目前他种植板栗260多亩,年产量超10万斤。
据介绍,上清镇板栗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,累计带动1200多户农民增收,其中包括53户脱贫户。“当地的小板栗成长为大产业,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。”童庆锋坦言,原先出村的路不好走,运输时间长,加上没有冷链物流车,好多板栗烂在半路上,损耗很大。加上板栗在11月份集中成熟,保鲜期很短,储运压力很大。
“政府积极协调,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。”童庆锋介绍,近年来,上清镇加快补齐道路、物流等基础短板,不断增加冷库库容,让板栗“住”进了安全舱。随着仓储冷藏设备不断完善,板栗销售期从“一季卖”拓展到了“全年卖”。
基础不断夯实,链条持续延长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“加快粮食烘干、农产品产地冷藏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”“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”。2022年,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%,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9.14万亿元、增长3.6%左右,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建设1.6万多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。
延长农业产业链,农产品加工是关键。在江苏省泗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,每天都有一辆辆满载食用菌的货车,开往上海、北京等地。去年,华绿公司江苏基地的7家菌菇工厂共销售鲜菌菇约12.5万吨。以占地1平方公里的精深加工板块为核心,当地持续开发科技含量高、附加值高的农产品,到2022年,累计10家以上企业入驻精深加工板块。
“延链、补链、壮链、强链,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认为,未来应当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,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,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向产地下沉,加工产能向县域布局。
应用前沿技术
拓展新兴业态
“大家好,瞧瞧这刚摘下来的西红柿,口感酸甜,营养丰富,现在下单,下午就能发货咯……”手机这头,主播边品尝、边讲解;屏幕那头,消费者纷纷点赞下单。振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杰能介绍,借助直播带货,这段时间特色农产品的日均发货量达3000件,年产值预计达到500多万元。
在黄杰能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,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山区,以往特色农产品一直面临销售难、价格低的困境。“把山里的果子卖出去,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。”黄杰能说。
改变源自一根网线。最初,黄杰能在手机上做微商,有时一天纯收入能有1000多元。尝到甜头后,他开始学习电商运营。公司一步步壮大,员工增加到现在的20多人,实现了芒果、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,助力田东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都提高了不少。
当前,订单农业、农村电商、视频直播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,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。2022年,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313.8亿元,同比增长9.2%,增速较2021年提升6.4个百分点,为农民增收创收、农村发展创新等提供了动力。
新技术促进新业态,新产业催生新融合。近年来,随着文旅、康养等产业与农业的跨界融合,共享农业、体验农业、创意农业等也大量涌现。
融融春光里,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木兰花乡田园综合体人气正旺。据统计,综合体建成开园以来,累计接待游客38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,带动就业3000余人。杜堂村第一书记葛天才介绍,下一步,还将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打造村景融合示范区,带动更多乡亲共同发展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国休闲农庄、观光农园、农家乐等达到30多万家,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。“融合农文旅,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,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说,突出绿水青山特色、做亮生态田园底色、守住乡土文化本色,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
推动人才创新
积极联农带农
春意盎然,山东省金乡县高创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连栋温室大棚内,黄瓜、辣椒、茄子等长势喜人。示范园负责人刘海方正给前来购苗的菜农介绍:“黄瓜苗嫁接到南瓜砧木上,种苗抗病力强,采摘期还会延长,产量也会提高。”
聚焦蔬菜育苗、精品采摘,建设高标准苗床及精品蔬菜种植、采摘体验基地;发起标准化农业技术管理培训教室,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达1300余人次,直接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民成为专业蔬菜种植户……近些年,刘海方探索多种方式带动乡亲致富。“未来我们计划建设高标准的研学游基地,通过植物认养、采摘休闲、研学体验等方式,带动更多乡亲分享农业增值效益。”刘海方告诉记者。
“乡村产业振兴要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。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,应当引导企业、新型经营主体等,发挥自身优势,在带动农户、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自己,加快形成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、分工合作的格局。目前全国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—3个特色主导产业,近3/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。
产业兴、人气旺。返乡入乡创业的各类人才,也是积极带动农户致富的力量之一。
今年是新农人陆文婷直播卖蜂蜜的第四年。大学毕业后,陆文婷被浙江省丽水市的生态环境吸引,和丈夫一起奔赴山区,创办了绿谷土蜂专业合作社,走出了一条“蜂农+合作社+公司+蜂旅融合+销售”的路子。在拥有众多野生花卉资源的丽水,经过多年坚持,陆文婷养殖土蜂4000多群,建设蜂场30余个,遍布莲都区老竹畲族镇周边,带动1360余户农户开展中蜂养殖、蜜源植物种植、蜂箱制作、土蜂蜜销售等,户均增收万元以上。
“作为新农人,要用新的理念、技术,让更多乡亲品尝‘甜蜜的滋味’。”陆文婷表示,“我们计划将直播带货扩展应用到更多农产品,带动更多农户共享数字红利。”
据统计,2012年至2022年底,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。大学毕业生到乡、能人回乡、农民工返乡、企业家入乡,各类人才创业创新,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,带动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。
版式设计:张芳曼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3月27日 08 版)
标签:
推荐文章
- 人机对话技术升级 之江实验室获2021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
-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
-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
-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
-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
-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
-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
-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“3+”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
-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“绿色”路
- 绥化全域低风险!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
-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:长津湖的寒冷,与战斗一样残酷
-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
- 走近网瘾少年们: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?
- “双减”后首个长假:亲子游、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
-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,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
- 他从一窍不通的“门外汉”,到重装空投“兵专家”
- 升旗、巡岛、护航标、写日志,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
- 中国故事丨“沉浸式”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!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“双减”出台两个月,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?
- 《山海情》里“凌教授”的巨菌草丰收啦
- 且看新疆展新颜
- 天山脚下,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
- 160万骑手疑似“被个体户”?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
- 网游新政下,未成年人防沉迷的“主战场”在哪?
- “辱华车贴”商家及客服被行拘,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
-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,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
- 面对婚姻,“互联网世代”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?
-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?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
-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
-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?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
- 从1.3万元降到700元,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“玄机”
-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
-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:你们自己学习要好,就可以做很多事儿
- 报告显示:这个国庆假期,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
-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:广东总量第一,“北上”这类人才多
-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
-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: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
-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,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
- 云南保山:170公里边境线,4000余人日夜值守
-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
-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,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
- 神经科学“罗塞塔石碑”来了: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
-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
-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
- 这场红色故事“云比拼”,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
-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、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
-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
-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(返)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
-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?国庆5.15亿人次出游,你咋过的?
-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
-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
-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
- 百闻不如一见——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
- 看,生机勃勃的中国
-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.03亿人次
-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: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
-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: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
-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.1万人次
-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℃至6℃
-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.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
-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.15亿人次
- 公安部交管局: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,5位交警辅警牺牲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
- “数说”杭州无障碍改造:触摸城市“爱的厚度”
-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
- 新疆伊犁州: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
-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.41亿元
-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
-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
-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:洋茶人“云上”喫茶 传播中国茶“味道”
-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
- 直径2米“面气球”亮相 山西首届“寿阳味道”美食大赛启幕
-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
-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“海上花园”
-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
-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
-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
-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:数字改变“关键小事”
- 水能载物亦能“生金”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
-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:一身雨衣、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
-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
-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
-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
-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
- 从进“培训班”到看《长津湖》
- 安徽黄山国庆假期迎客12万余人 旅游市场稳步复苏
- 山西解除持续近90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
- 科学拦峰错峰削峰 嘉陵江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“有惊无险”
- 粤高速大湾区路段假期车流集中 跨珠江口通道尤甚
- 千年街区“非遗”风催热国庆假期本地游
- “颜值担当”里的中国,映照“万物和谐”新气象
X 关闭
资讯
X 关闭
行业动态
-
百济神州(06160):2991.44万股限售股将于12月15日上市流通|热点聚焦
- 百济神州(06160):2991.44万股限售股将于12月15日上市流通|热点聚焦
- Keybanc:维持GitLab(GTLB.US)增持评级
- 河南设立首批实验室基地 第一批11家省实验室基地授牌
- 法定节假日加班 “打工人”能否薪酬翻倍或拒绝加班?
- 游客扮“宇航员”拍大片 这个火山地质公园“火了”
- 北京最忙铁道口实现立交通车
- 新中国考古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、72岁北大教授王迅逝世
- 特写|疫情下的厦门,旅游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
- 丈夫涉嫌酒驾被交警拦下,四川一女子袭击辅警获刑
- 话剧《直播开国大典》:重现新中国伟大历史时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