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乡下开网约车,一天赚千元
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【资料图】
1月28日,随着假期结束,乡村、小县城送走近几年来最热闹的春节。经过三年蛰伏,移动互联网浪潮对县域经济的改变尽显。
“现在是快递到村,每个村建一个网点……去年9月建的。”在湖北省浠水县乡村集市上做快递业务的燕子告诉时代财经,春节期间,网购的人很多,每天到店快递超千件,这跟国家邮政局的“村村通快递”政策有关。
以往,燕子的乡亲们到集市上多是为了买生活用品、农具化肥,今年春节,看到有人往集市的方向走,老乡们会多问一句——“是去取快递吗?”
在这片鄂东土地上,改变远不止于此。网约车直通农家院门口,实体店店主转型接网上的安装订单,县城外卖小哥随处可见,在互联网上谋生的人越来越多。
乡村集市上的快递代收点。/时代财经
被网店抢走生意后,为网店服务
“现在在网上接单,肯定比之前开店强。”
北方小年当天,王伟和妻子正带着孩子在岳母家探亲,中途夫妻两还出门完成了一个安装订单。他在多个安装接单App注册了,过年期间也有收入进账。
据王伟介绍,在互联网上卖家居产品的商家一般都会包安装,有些商家会在安装接单App下单,将安装服务外包,系统自动匹配收货地附近的安装师傅。
王伟在App上报价、抢单,一旦消费者收到家居产品,他会上门安装,安装一个马桶50元,安装一个柜子或花洒5、60元,之后安装费用会通过App到账。
过程中,王伟必须学会和消费者耐心沟通,若消费者对安装不满意,他也必须返工。因为一旦遭到消费者投诉,他就有被App拉黑的风险,再也无法通过该App接单。
王伟夫妻俩原本和电商是竞争对手,如今融入电商售后体系,工作模式完全不同。
王伟和妻子曾是个体工商户,2011年在县城建材城开了一间灯具、卫浴店,亲友、老乡帮衬多,售后纠纷较少。近几年,由于网购发达以及城区规划变更,建材城客流量越来越少。
王伟曾盼望着高铁站建在建材城附近。图/时代财经
“很多顾客在店里看产品、问价格,再到网上下单……网店比我们卖得好也有原因,售后、退款退货比我们方便。”2022年8月,王伟将店铺转让出去,夫妻俩另找谋生手段。
10月,王伟听从同行建议去网上接安装订单,下载安装了接单App,经过几项线上考试,便全心投入其中,主要安装灯具、马桶、花洒等。为了让App多派单,他还交了几千元的保证金。
2022年双十一大促期间,由于很多人网购,王伟接到的订单很多,后来全国出现疫情,物流大面积停摆,他的订单大幅减少,到春节前订单又多了。
当前,王伟一天能接六个订单,收入数百元,有的订单需要人在旁辅助,月红便会一同前去。时间一长,妻子辞去了原本在工厂的工作,他们打算长期从事这项工作。
五年间,快递量翻了二十倍
腊月二十八傍晚,年轻白领小英和两个发小结伴前往燕子的杂货店,每人取了一个快递,分别是网购的袜子、电热水壶以及广东朋友寄来的礼物。燕子还叫出小英一行三人的名字,寒暄了几句。
小英告诉时代财经,当天中午,自己看到快递状态更新为“派送中”,打电话给快递员,快递员回复称快递在镇上集散点,燕子丈夫正在装车,建议下午取件。
快递从揽收到签收,时长是3天,虽时效比城市慢,小英还是感叹它的便利。她往年从未将快递收货地址填成老家,一是怕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到,二是担心丢件,如今她发现,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。
“过年期间,我丈夫和公公每天吃完午饭就去镇上的快递集散点,寻找、清点我们这片的快递,忙到下午5点多才回到店里、将快递入库。”燕子说,他们之前的主要工作是卖店里的粮油调料、日用百货。
快递为什么如此多?燕子分析,一是农村中青年人以及赶时髦的老人会网购,二是在外打工的人会远程网购一些水果、肉类、营养品给老家的父母。
今年春节期间,燕子和家人守在店铺,虽然买东西的顾客比平时多得多,但取快递的人更多。她接受时代财经采访表示,有时候,丈夫运来的快递超过1000件。
燕子在集市上开了多年的杂货店,2017年开始做快递业务,那时,店里春节期间每天运来的快递最多五六十个,其余时间一般只有二十来个,与如今的千余件差别巨大。她庆幸有其他的代收点分担任务。
2020年夏天,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印发《关于开展“快递进村”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到2022年年底,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“村村通快递”,其中15个市级试点包括浠水县所属的黄冈。
2022年以前,燕子负责周边近10个建制村的快递业务。2022年9月,附近的建制村陆续有了快递代收点,每天到燕子的店铺运走快递,燕子直接派发的只有两三个建制村的快递。
不过,在小小的杂货店,人们也会因为取快递的费用与燕子发生矛盾。燕子向一些取快递者收取1元的费用,如果快递公司有补贴,则不收取这项费用,“不可能免费做这件事”。
1月28日,大年初六,诸多返乡人已经踏上回城的脚步,燕子的杂货店恢复了正常的快递量,一天两百多件,周围村庄也恢复了宁静。
在乡下开网约车,一天赚千元
移动互联网还改变了乡下的交通。2023年春节,当返乡的人们来到老家县城高铁站,会发现很多出租车和私家车等在这里。看起来和往年一样,实际上不一样了。
小英告诉时代财经,临近春节时,她从深圳来到浠水县高铁站,深夜时分,通往老家方向的公共交通早已停运,她尝试打开打车软件,输入老家屋子的地址。
“我当时没抱多大希望,因为家里太偏了、离县城太远了,又是晚上,回程不可能有订单,想着大概率要坐一两百元的黑车了。没想到下订单不到10秒,就有网约车接单了。”
最终,车程11公里,网约车只收了34元,送小英到家门口,比公共小巴还便利。她若白天坐公共小巴回家,只能在离家1.6公里的路口下车,然后拖着行李步行20分钟。
网约车直接将客人送到村子里、家门口。图/时代财经
开了四五年网约车的老刘告诉时代财经,住在被农田、土地包围的村子里,人们不仅可以从城里坐网约车到家门口,还可以提前预约,让网约车到门口来接。
“今年开网约车的特别多,比往年至少翻了2倍,往年只有100来个网约车司机,今年至少有三四百个。”他分析,2022年有很多人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务工,选择了网约车行当。
春节期间,老刘有时候一天能跑30多单,收入1000多元。他透露,在浠水开网约车,两公里内按起步价6.5元算,平台抽成的比例和大城市一样,即30%左右。
据他估算,今年1月收入可以达到1万多元。平时,他一个月挣3000元左右,在十八线小县城这算一般月薪水平。年近花甲的老刘比较满意,他说这比种田收入高很多了。
他还提到,开网约车很自由,门槛也低,只要驾龄和车龄达到要求就可以,有人想开网约车,他还可以当推荐人、帮忙注册账号。
据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公众号,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09万本,较上年同期增加114.2万本。
(文中受访者为化名)
作者|王婷
编辑|史成超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时代财经(ID:tf-app)
标签:
推荐文章
- 人机对话技术升级 之江实验室获2021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
-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
-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
-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
-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
-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
-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
-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“3+”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
-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“绿色”路
- 绥化全域低风险!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
-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:长津湖的寒冷,与战斗一样残酷
-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
- 走近网瘾少年们: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?
- “双减”后首个长假:亲子游、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
-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,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
- 他从一窍不通的“门外汉”,到重装空投“兵专家”
- 升旗、巡岛、护航标、写日志,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
- 中国故事丨“沉浸式”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!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“双减”出台两个月,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?
- 《山海情》里“凌教授”的巨菌草丰收啦
- 且看新疆展新颜
- 天山脚下,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
- 160万骑手疑似“被个体户”?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
- 网游新政下,未成年人防沉迷的“主战场”在哪?
- “辱华车贴”商家及客服被行拘,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
-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,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
- 面对婚姻,“互联网世代”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?
-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?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
-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
-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?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
- 从1.3万元降到700元,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“玄机”
-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
-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:你们自己学习要好,就可以做很多事儿
- 报告显示:这个国庆假期,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
-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:广东总量第一,“北上”这类人才多
-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
-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: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
-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,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
- 云南保山:170公里边境线,4000余人日夜值守
-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
-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,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
- 神经科学“罗塞塔石碑”来了: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
-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
-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
- 这场红色故事“云比拼”,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
-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、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
-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
-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(返)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
-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?国庆5.15亿人次出游,你咋过的?
-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
-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
-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
- 百闻不如一见——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
- 看,生机勃勃的中国
-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.03亿人次
-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: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
-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: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
-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.1万人次
-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℃至6℃
-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.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
-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.15亿人次
- 公安部交管局: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,5位交警辅警牺牲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
- “数说”杭州无障碍改造:触摸城市“爱的厚度”
-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
- 新疆伊犁州: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
-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.41亿元
-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
-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
-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:洋茶人“云上”喫茶 传播中国茶“味道”
-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
- 直径2米“面气球”亮相 山西首届“寿阳味道”美食大赛启幕
-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
-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“海上花园”
-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
-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
-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
-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:数字改变“关键小事”
- 水能载物亦能“生金”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
-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:一身雨衣、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
-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
-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
-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
-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
- 从进“培训班”到看《长津湖》
- 安徽黄山国庆假期迎客12万余人 旅游市场稳步复苏
- 山西解除持续近90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
- 科学拦峰错峰削峰 嘉陵江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“有惊无险”
- 粤高速大湾区路段假期车流集中 跨珠江口通道尤甚
- 千年街区“非遗”风催热国庆假期本地游
- “颜值担当”里的中国,映照“万物和谐”新气象
X 关闭
资讯
X 关闭
行业动态
-
百济神州(06160):2991.44万股限售股将于12月15日上市流通|热点聚焦
- 百济神州(06160):2991.44万股限售股将于12月15日上市流通|热点聚焦
- Keybanc:维持GitLab(GTLB.US)增持评级
- 河南设立首批实验室基地 第一批11家省实验室基地授牌
- 法定节假日加班 “打工人”能否薪酬翻倍或拒绝加班?
- 游客扮“宇航员”拍大片 这个火山地质公园“火了”
- 北京最忙铁道口实现立交通车
- 新中国考古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、72岁北大教授王迅逝世
- 特写|疫情下的厦门,旅游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
- 丈夫涉嫌酒驾被交警拦下,四川一女子袭击辅警获刑
- 话剧《直播开国大典》:重现新中国伟大历史时刻